首页 > 栏目列表 > 正文

一命而偻

一命而偻
阅读数26247
一命而偻
眼前人心上人
眼前人心上人
个性签名:浮生若梦,唯爱永恒。

一命而偻,再命而伛,三命而俯的读音

一命而偻,再命而伛,三命而俯:[ yī mìng ér lǚ ],[ zài mìng ér yǔ ],[ sān mìng ér fǔ ] 一:yī,声母y,韵母i,声调1。 命:mìng,声母m,韵母ing,声调4。 而:ér,韵母er,声调2。 偻:lǚ,声母l,韵母ǚ,声调3。 再:zài,声母z,韵母ai,声调4。 伛:yǔ,声母y,韵母u,声调3。 三:sān,声母s,韵母an,声调1。 俯:fǔ,声母f,韵母u,声调3。 扩展资料俯汉字笔画: 相关组词: 1、俯瞷[fǔ jiàn] 从高处往下看。 2、俯烛[fǔ zhú] 俯察,明察。 3、俯鉴[fǔ jiàn] 低头照视。 4、畏俯[wèi fǔ] 敬服。 5、俯躬[fǔ gōng] 弯下身子。

眼前人心上人
眼前人心上人
个性签名:浮生若梦,唯爱永恒。

“一命而偻,再命而伛,三命而俯”的读音与翻译是什么?

一命而偻,读音yí mìng ér lǚ,声母y、m、l,韵母i、ing、er、ü。 再命而伛,读音zài mìng ér yǔ,声母z、m、y,韵母ai、ing、er、u。 三命而俯,读音sān mìng ér fǔ,声母s、m、f,韵母an、ing、er、u。 意思是:接受权位的册命,一命时欠身前倾,二命时弯腰鞠躬,三命时俯身如弓。 出自:春秋左丘明的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一命而偻,再命而伛,三命而俯。循墙而走,亦莫余敢侮。” 译文:接受权位的册命,一命时欠身前倾,二命时弯腰鞠躬,三命时俯身如弓;作为有权者,平日走路也不是大模大样,而是顺着墙根小步快走。 扩展资料 司马迁写《史记》为孔子立传作《孔子世家》时,也引用了这段文字,这是因为铭文与孔子的祖先正考父有关,刻有铭文的鼎,就是放在正考父的庙里的。 正考父是一个长寿之人,曾辅佐过宋国的三代国君。古代任命官员,要举行册命仪式,也就是铭文中“一命”“二命”的“命”。经过“三命”,在诸侯国,其地位已经是“上卿”之尊了。 权位越高,做人的态度越谦恭,生活的需求越简朴,这是铭文要突出的内涵。其中的谦恭,表现的是这样的意识:权力越大,责任越重,对个人就是越严峻的考验,也就越需要小心翼翼。 只有将手中获得的权力视为谋国治世的手段,而不是个人作威作福、获取福利的凭仗,才会有这样的谦恭,才不会因手中有权而得意忘形、招摇自大。

眼前人心上人
眼前人心上人
个性签名:浮生若梦,唯爱永恒。

孔子家语原文及翻译孔子家语的原文和译文介绍

1、原文:东周春秋末期,孔子门人《孔子家语》孔子曰:“吾死之后,则商也日益,赐也日损。”曾子曰:“何谓也?”子曰:“商好与贤己者处,赐好说不若己者。不知其子,视其父;不知其人,视其友。不知其君,视其所使;不识其地,视其草木。故曰:“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即与之化矣。与不善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亦与之化矣。丹之所藏者赤,漆之所藏者黑,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。”
2、译文:孔子说:“我后,子夏会比以前更步,而子贡会比以前退步”曾子问:“为呢?”孔子说:“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,(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);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,(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渐丧失)。不了解孩子如何,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(孩子将来的情况)了,不了解本人,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,不了解主子,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,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。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,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,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,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;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,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店铺,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,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;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,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,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。”


眼前人心上人
眼前人心上人
个性签名:浮生若梦,唯爱永恒。

孔子家语原文及翻译

01 孔子家语【原文】孔子初仕,为中都宰1。制为养生送死之节,长幼异食,强弱异任,男女别涂,路无拾遗,器不雕伪。为四寸之棺,五寸之椁2,因丘陵为坟,不封、不树。行之一年,而西方之诸侯则焉。 02 【译文】 孔子刚做官时,担任中都邑的邑宰。他制定了使老百姓生有保障、死得安葬的制度,提倡按照年纪的长幼吃不同的食物,根据能力的大小承担不同的任务,男女走路各走一边,在道路上遗失的东西没人拾取据为己有,器物不求浮华雕饰。死人装殓,棺木厚四寸、椁木厚五寸,依傍丘陵修墓,不建高大的坟,不在墓地周围种植松柏。这样的制度施行一年之后,西方各诸侯国都纷纷效法。 鲁定公对孔子说:“学习您的施政方法来治理鲁国,您看怎么样?”孔子回答说:“就是天下也足以治理好,岂只是治理好鲁国呢!”这样实施了两年,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司空。孔子根据土地的性质,把它们分为山林、川泽、丘陵、高地、沼泽五类,各种作物都种植在适宜的环境里,都得到了很好的生长。 早先,季平子把鲁昭公葬在鲁国先王陵寝的墓道南面(使昭公不能和先君葬在一起,以泄私愤),孔子做司空后,派人挖沟把昭王的陵墓与先王的陵墓圈连到一起。孔子对季平子的儿子季桓子说:“令尊以此羞辱国君却彰显了自己的罪行,这是破坏礼制的行为。现在把陵墓合到一起,可以掩盖令尊不守臣道的罪名。” 之后,孔子又由司空升为鲁国的大司寇,他虽然设立了法律,却派不上用场,因为没有犯法的奸民。 03 《孔子家语》又名《孔氏家语》,或简称《家语》,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。今传本《孔子家语》共十卷四十四篇,魏王肃注,书后附有王肃序和《后序》。《后序》实际上分为两部分,前半部分内容以孔安国语气所写,一般称之为《孔安国序》,后半部分内容为安国以后人所写,故称之为《后孔安国序》,其中收有孔安国的孙子孔衍关于《家语》的《奏言》。 04 《孔子家语》一书最早著录于《汉书·艺文志》,凡二十七卷,孔子门人所撰,其书早佚。唐颜师古注《汉书》时,曾指出二十七卷本"非今所有家语"。颜师古所云今本,乃三国时魏王肃收集并撰写的十卷本,王肃,东海郯(今山东郯城)人,曾遍注儒家经典,是郑玄之后著名的经学大师。他主张微言大意,综合治经,反对郑玄不谈内容的文字训诂学派。王肃杂取秦汉诸书所载孔子遗文逸事,又取《论语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、《荀子》、《小戴礼》、《大戴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说苑》等书中关于婚姻、丧葬、郊禘、庙祧等制度与郑玄所论之不同处,综合成篇,借孔子之名加以阐发,假托古人以自重,用来驳难郑学。